足球報:足協不會將提升成績的希望寄托於歸化球員 國足將根據狀態進行征召

在這個萬物復蘇的三月,中國足球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反思。對於歸化球員的使用,足協顯然已經意識到,依靠這些異國精英並不能一蹴而就地提升國家隊的競爭力。近年來,艾克森、阿蘭與費南多的落選,似乎宣告了中國首批非血緣歸化球員的最終謝幕,他們都在追求歸根的旅途中重新選擇了故鄉。即便在中超賽場上備用的塞爾吉尼奧和小奧斯卡暫時獲得了註冊的機會,但小奧斯卡因個人原因未能完成入籍,現在只剩下塞爾吉尼奧成為國足的唯一一位新歸化球員。

更讓人感到黯淡的是目前中超聯賽中,能夠滿足入選國家隊條件並符合歸化程序的外援幾乎是鳳毛麟角。諸如克雷桑與萊昂納多這樣的熱門選手,可能也要等到兩年後才能具備歸化資格,而屆時這些球員也將邁入而立之年,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歸化之路讓人頗感失望,頭一批歸化球員的引入顯得隨意而瑣碎,最終未能產生實質性效果。

面對不斷崛起的亞洲足球,各國足協正在大力引進歸化球員,但中國足協的態度卻顯得理性得多。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他們並未將未來的希望寄托於這些歸化球員的身上。足協在球員的選擇上采取了一種較為謹慎的態度,認為國家隊對歸化球員的召喚要更多地依據球員的競技狀態以及團隊需求。

這種謹慎並非沒有道理,非血緣的資源有限,想要達到入籍標準的高水平外援又並非隨處可見;即使有意願,也需經歷至少五年的居留才能資格。而對於那些具備血緣歸化的球員,能夠在海外踢得風生水起的目標更是稀缺,個人意願的雙向選擇也讓這條路變得更加復雜。綜合來看,歸化球員在短期內對國足的實力提升影響甚微,未來的中國足球,需要將目光重新聚焦於本土青訓的堅定基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