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報:中足聯亟須開源俱樂部冠名需更加靈活

根據《足球報》的報道,中足聯即將成立,並承擔起完善職業聯賽體系及其生態的重任。這一新機構的首要任務是加速中國足球的職業化與市場化進程,旨在提升聯賽的競爭力和商業價值,最終實現職業俱樂部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中足聯需要在推動“開源增收”方面做出符合市場規律的決策,以改善職業俱樂部的生存現狀。

職業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可分為三大領域:版權費、比賽日收入和商業收入。現在的中超版權合同至2028年才會結束,比賽日收入因受場館容量及球隊表現等因素影響,短期內難以有所突破,因此,拓展商業收入來源顯得尤為迫切。目前中超俱樂部的商業收入主要來自胸前廣告以及新規允許的冠名權。中國足協去年起實施的《職業俱樂部和球隊名稱管理規定(試行)》為俱樂部冠名權開啟了新局面。

不幸的是,上賽季中超的16支球隊中,僅有河南隊獲得了冠名權。經歷去年試水後,中足聯應該進一步放寬冠名政策,特別是在俱樂部股改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允許股東為球隊冠名,從而提升股東對俱樂部運營的支持度。

在發達的足球聯賽中,版權費是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例如,英超每季的版權費可達到1.5億歐元,這為俱樂部的良性發展提供了保障。相比之下,中超在經歷過高峰後,當前的版權費收入顯得相對較低。面對這一現狀,中足聯須重新評估版權收入的分配機制,盡可能將優秀俱樂部的影響力體現在收益上,同時向低級別聯賽滲透維護良性發展的局面。

目前,中超版權分紅采用的是相對均衡的方式,導致強隊與弱隊在收入分配上幾乎沒有差異。這種分配模式並未反映出俱樂部間的商業價值差異,因此,未來中超的版權收入必須依賴強隊的帶動,優先惠及中小俱樂部與低級別聯賽。為實現聯賽的穩定,基於穩固的金字塔結構,增強對中乙等低級別聯賽的支持顯然是明智之舉。

新成立的中足聯不僅要負責管理三級職業聯賽,還需在招商引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職業俱樂部本身急需贊助收入,而中足聯亦肩負著支持各類俱樂部的職責,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的先鋒角色及抗擊外部壓力能力較弱的低級別俱樂部。在此背景下,中足聯應積極為賽事和俱樂部尋找更多贊助及投資,推動職業聯賽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展望未來,中足聯將以引領者的身份,搭建與政府及大企業合作的平臺,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助力中國足球實現更為輝煌的明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