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為廣州隊清空錢包的悲劇玩家

廣州隊在職業聯賽的準入門檻前摔了一跤,宣布無奈退出,真是個慘痛的教訓。而“西北望看臺”則好心寫了一篇關於他們自救的“英雄故事”。就連董事長劉倩也不得不把自己的一處房產抵押換來些許資金,講真,這不僅是救命稻草,更像是一場口袋裏的瘋狂賭博。最後,劉倩在籌集了千萬資金後,甚至直接撲到那位“拯救”他們的銀行行長懷裏,淚流滿面,仿佛那是他在絕境中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不是這次額外的“自救”行動,廣州隊或許會再次為中國足壇編寫一部“教科書”。不過,誰又能想象,他們在2024賽季準入前,欠薪金額竟達到七八千萬,而其中三千萬卻是拴著本土球員的“絆腳石”。這簡直像是一場鬧劇,俱樂部為解決這個巨額欠薪,居然采取了“節流”和“開源”兩種“絕妙”策略。

“節流”是什麼?就是與被欠薪的球員談判,以每月幾分幾毛的方式來緩解債務糾紛。盡管這談判難如登天,但廣州隊還是得到了球員的“諒解”,其中就包括韋世豪。這一幕,實在是讓人感到扭曲與無奈。

至於“開源”,他們的辦法五花八門。為了獲得贊助,廣州隊甚至試著搞起了直播帶貨,甚至販賣球隊的周邊產品。至於價格,那就像是市場的瘋狂延續:中超冠軍獎牌以6666元“超值”售出,簽名球衣則賣到8888元,簡直像是在舉辦一場奇妙的拍賣會。聽說還有球迷用2024元買下了季軍獎牌,瞬間化身“忠實粉絲”,得意地分享著和父親一起看球的回憶,不得不說,這場景仿佛帶著幾分苦澀的歡笑。

最終,在“限期”清欠的壓力下,廣州隊勉強湊齊了資金,勉強回到了豆芽菜般脆弱的準入名單中。也許,這就是對那位銀行行長的深情一擁,劉倩的淚水背後,藏著的是無盡的悲哀和無奈。這樣的故事,不知道會不會在未來再次上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廣州隊在職業聯賽的邊緣徘徊,給人帶來的不僅是無奈,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苦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