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成為職業教練前帶青訓應是激勵選項而非強制要求

12月21日訊 最近,宋凱主席提到可能出臺一項新規,規定職業球員在退役後需先有青訓經歷,方可從事職業教練工作。對此,媒體人趙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一要求不應成為強制性的條款,而應被視為激勵機制。

趙震在社交媒體上評論道,關於職業運動員成為青訓教練再進而成為職業教練的論題,他多年來一直在倡導,而此次宋凱在論壇上的提議引發了更多討論。然而,瑣碎的喧囂中,他感受到部分觀點偏離了初衷,似乎又回到了一刀切的老路。

在他看來,是否強制所有退役球員必須帶隊青訓隊才能夠獲得教練證,似乎並不合理。應當把青訓經歷作為一種激勵選項,而非硬性規定。畢竟,教練崗位數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專註於青訓而沒有機會接觸職業成年隊的教練,他們將面臨怎樣的挑戰?為了推動教練的成長與發展,應該靈活應變。

趙震同時指出,足協已經設立國腳職業教練的綠色通道,他提出未來進入這一通道的教練應有明確的青訓服務年限,或許兩年的時光就足夠。一名真正優秀的專業教練,如果在其執教生涯的3-5年中,反而因需長時間從事青訓工作而停滯不前,這顯然是不利的。他相信,一位在青訓階段有兩年實踐經驗的教練,能為年輕球員的發展作出更直接的貢獻。

趙震總結道,社會中對於領導表達的意見總喜愛延伸,最終往往導致對措施的不正確理解。“好經”總被“和尚”念歪,初衷雖美,但實施時需細致入微,以免偏離主題,真正促進青訓與職業教練的良性發展。

相关阅读